高校老师收入不高,为什么大批海归却会很努力成为高校老师?
不得不修改下问题,高校辅导员不等于高校老师。高校老师一般指,大学的讲师、高级讲师、教授之类的,这些职位的收入是很高的。 为了严谨,这个问题要高度分类讨论。 1.往不往高校挤看专业 CS专业博士里硬往高校挤的很少,去企业发展的更多 伪生化材环这样的火坑专业,科研与工业界高度脱节,进高校发展属于不错的选择 2.隐性福利看学校 有些高校自带非常优质的附小附中但也没有所有学校都有。高校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最好的隐形福利就是集资建房了哪时候的福利房低于市场价5到10倍是大多数老师获得房子的主要途径 但现在没有集资建房和福利房了,很多学校都让老师自己买商品房。而这些福利都高度依赖于各个学校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3.有没有寒暑假看学校档次 我见过一个奇观就是三本老师和985高校老师争论学校到底有没有寒暑假。 实际情况是要分类讨论,好学校是绝对没有寒暑假的,科研压力很大。很多老师365天无休。 差一些三本或者以前专科升级上来的本科,还是很轻松的,一周两三天有课,其他时间很自由。 4.入行时间很关键 80-90年代入行的老师,哪时候高校青黄不接,留校要求不高,上升空间大,很多人到40岁自然就凭上教授了。 00年以后要求逐步提高了,至少需要博士,但因为学历优势,发展依然不错 10年之后,进一步水涨船高,好一些的高校都要海龟或者海外经历,对论文的要求也非常高,同时加上前面已经挤压了非常多的人,前面的人退休还很久,后面的人水平越来越高,青椒过的并不轻松 我老公也在高校教书。虽然不一定有别的答主说的那么幸运的每条优惠都能占满。但是确实是有很多潜在的优惠啊背景我们是从国外读完书回国的。 第一吃,跟国外比真的是很便宜啊食堂里想吃什么吃什么100多种品类在国外待了好多年的我们真的觉得好幸福。最关键是还便宜啊。比国外喝杯咖啡还便宜,太幸福了。我爱国内大学食堂。读大学的时候不觉得出去国外走一圈觉得大学食堂太棒了。 第二我老公的高校从小盆友从小到大都可以读。其实是可以读只不过附中不好。但是我家附近幼儿园一个月3000,我老公学校幼儿园一学期都要不了3000.我们至少可以送小盆友读到附小结束。因为附属的幼儿园和附小都很好。学校指标优先入读。感觉省了一堆钱。 第三房子是学校发的住房补贴付的首付学校的住房公积金可以还月供。对我家来说房子就没有任何负担了 第四我们这限购二套房反正买不了其余的钱就玩玩玩喝喝喝吃吃吃嘻嘻。当然科研压力还是大的,嗯并不是像传说中的当老师可以清闲。我感觉并不比私企轻松啊。比如现在他又在加班。我陪着来刷个知乎#老师比博士忙系列#。但相对办公环境和办公地点自由。自己当自己的老板自己管理自己 第五学校还是给了头衔的。副教授虽然不是很大的头衔。在国内还是挺受人尊敬的。心理的感受也算一条福利吧。 我老公在2线城市一个普通高校当老师。工资都差不多。但是在学校买了2套房子,一个小的50多平方2005年全产权2万元。一套大的2013年百分之80产权,140平方20万元。而且全部停车免费。最重要的是我们孩子出生就是他在带,因为他除了上课就基本上可以在家办公。现在孩子上学一直都是他接送,因为他上班时间宽松,包括孩子学习都是他在管,寒暑假孩子特别幸福,因为有人陪。他的同事基本也是这样。家里有学生的就知道这些有多重要。其实我想说的是虽然当老师工资不是特别高但是生活上时间要机动很多。 为了避免误解,先澄清一下。这里提到的是南方沿海城市的高校,可能住房补助和地方补助的标准和很多学校不一样。 我是2011年毕业回国的,在一个985高校教书,也想把现在高校教师真实的一面透露给大家: 首先是收入部分,收入部分大约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部属院校的基本工资:这部分由职称决定,但是不同职称之间的差别不大。2011年的时候大约为600元一个月,现在已经涨到了2000元。 2.学校补贴部分:这部分各个学校的偏差较大,补贴的计算与当地的经济状况相挂钩,金额大约为3000左右。 3.其他的补贴部分:大头是公积金部分,学校和个人分别缴纳2000多点,不知道这一块是否算作是收入。通讯医疗补贴,大约为3500元。 4.住房货币补贴部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金额为月工资的30%。 以上部分为学校固定支付的金额,讲师每个月大约为元左右,副教授每个月为元。为了防止同行认为我在瞎说,贴一个公积金明细,反算一下就知道了。 这个工资高吗?说高也高,说不高也不高。2011年我入校的时候工资仅仅只有7000元左右,这几年国内的发展真的很迅速,工资翻倍计划也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外流问题,我相信5年之后,国内高校教师的收入还会有一定的提升,保证外部竞争力。 以上是学校部分,是每个月的定额收入,接下来是每个月的不定收入: 5.学院工作量补贴:包括课酬、硕士培养的补贴,大约为500到2000元不等。 6.绩效收入:这个数值不定,一篇SCI大约平均4000元左右,平均到每个月大约也只有几百元,到1000多不等。13月工资,大约为元左右。近几年国家非常规范,以前的过节费,米、油等福利已经都停了,不再允许使用公款谋福利,所以所有的收入都写在明面上。没有年底奖金。 7.项目劳务报酬:和企业合作的项目,企业支付的劳务报酬,个人可以发60%作为项目劳务费。做的多的老师平均每年能拿20到40万。企业的横向课题是一个双刃剑,做多了影响科研,所以很多老师也是选择不做的。 所以现在高校教师的收入已经在开始逐年改善了,个人年收入从15万到25万不等,项目做的多的,我也见过不少年入50万以上的。 其次就是一些隐性福利了。高校是科研单位,有很多制度上和公务员是一致的,特别是近年来重视人才待遇之后。 1.医疗:当前还是公费医疗,后期可能会改善。医疗花费个人只需支付20%,学校有自己的校医院,但是水平不咋地,大病基本都会转诊到外面医院,小病有个几十块钱,也能治好了。 2.住房:没有太大福利,房改之后发放货币补贴了,学校的周转房虽然租金便宜,只要3元一平米,但是不能长住,因为入住期间的货币补贴将为15%。除非按照市场价租房。 3.子女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花费不高,而且好处是有一个独立的小生境,远离富二代官二代。 4.退休金:社保和公务员一样,缴纳的不多。退休后工资减少的也少。 5.假期:每年12周带薪假期 说完了福利部分,也说说工作量吧。工作量因人而异,我的岗位是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学校要求的最低工作量为每学期96课时,折合每周不到3节课吧,教学工作量不大。 科研是大头,985高校的核心任务也是科研。研究生很多也越来越不靠谱,程序要我写,论文要我写,还要给人家老人家挂个大名,这心酸不提也罢。不过还好我个人的兴趣也在此,因此也不算加班,经常也会做到凌晨。 每到项目申请的时候,就是科研人员的噩梦。每年的年关也是脱发严重的时期。。。 暂时就这么多了,想到了再补充吧。我能想到和企业的区别就是,高校给予了科研人员最大的思考自由,你不用听老板的指挥,低三下四的面对客户。你需要做的,就是最大化自己的思维产出就好了。 理想型的高校老师完全体非常诱人, 就是那种上班轻松, 还可以套现经费,在外面做项目奖励, 各种补贴,有事学生干、没事干学生, ...... 看得我真是羡慕不已, 可是都2018年了,还让那些2010年进高校的、2000年进高校的、甚至完全没进过高校的人来回答这个题,实在是没啥参考价值, 屁股坐稳了能为别人说话的,很少, 如今学校新情况再苦,能苦得到哪些4X,5X,6X的人? 稍微有点信息意识的人,应该看这样的问题才对, 请问3年前选择了高校(非事业编)专职科研人员的你,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我仔细想过为啥很多人会进一个待遇不高的地方, 有的是心理上的原因,沉没成本太高,海龟怎么说从本科算起也是10~15年的投入了,就是为了这个目标的,从来就没想过放弃, 有的是技能树上的原因,除了进高校,真的是没什么地方要(其实我觉得还是有地方要的,只是放弃所学的话,也实在是艰难的选择) 高校的老师有很多种,因为我一直以Hard模式示人,都是一些年轻科研狗的生活,所以看起来难免艰难(我并非不知道easy模式的样子,但是我尽量以大多数示人,不会老拿些top1%的情况来说事;其他行业真的是没有这么干的,都是讲普通人如何,但是一到这个行业就讲top1%如何,这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但是轻松的说起来我也见过一些大学的专门教课的老师,一周就4节课差不多了,一个月也就3000多,但是轻松自由,那也是一种人生生活方式... 这样的现象使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本质的原因,无论大家承认不承认, 就是大家心理一直默认为名和利是可以互换的, 在高校有名,迟早就能有利, 可一旦发现名和利互换出现阻碍的时候,肯定是没人做这个赔本生意的, 现在在这方面就是出现了阻碍,但是意识形态的东西,没个几十年恐怕是不会改变, 所以延后个几十年也是很正常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我觉得这种现象和自干五(自带干粮的五毛)特别像, 有的五毛是收费的,有的五毛是自费的,即使你不发他钱,他自己不要钱甚至贴钱都可以做,就为了一种信仰。 类比一下就是自口教(自带口粮的教师) 别说收入不高了,就算收入是0,也有大把的人自己给自己发工资去做这个事情, 有钱就想有名,有名还是为了钱(小栗子,相亲也容易点不是?) 不要问收入低为什么有人很努力成高校老师, 就算工资是0,高校老师也不会少,只不过是另一批人罢了, 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恐怕不是几十年可以改变的... 讨论组>>PI|青椒|硕博|大学生|海外
最新文章
- 关于公布我校2009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录取名单的通知上大内[2008]235号
- 海归必看:《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最新办理指南!
- 关于户口申办上海落户条件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 2022应届毕业生上海落户细则:42所双一流大学落户上海名单!
- 上海:治好人才的户口“心病”
- 关于上海将取消农业与非农户口区分
- 2022年上海落户新政大更新!留学生回国直接落户上海!
- 国外博士后访问学者申请《留学回国人员证明》详解
- 北大、清华本科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附新规全文)-中工原创-中工网
- 官宣!这些大学留学生回国可直接落户上海 加拿大有三所!出入境服务恢复
- 2022上海居住证积分紧缺急需专业可加分的“隐藏条件”
- 官方答疑!疫情期间境外学习天数不够是否影响2022留学生落户上海
推荐文章
- 2019上海农村退伍军人补贴新政策
- 但最近“反向考研”却火出圈,不少985本科生选择考“双非”学校的研究生
- 上海人才中心居转户咨询电话
- 2022年上海居住证积分120分细则,上海积分模拟计算
- 合肥创业人才扶持政策 合肥市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扶持资助
- 2016年上海积分模拟
- 想要通过积分落户留在上海的朋友看这里
- 海归落户上海社保基数不够怎么办?
- 2021年上海户口新政策-改革目的 政策目标
- 上海居转户的问题1:五年人才落户,对专业有要求,请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否满足?
- 2020年落户申请书怎么写
- 买房大军来袭!合肥人口增速超南京、上海,一年新增12万人!
热门文章
- 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待遇高、机会多、福利好,留学生回国就业趋势明显
- 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 留学生回国就业趋势明显
- 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 留学生的加入使职场竞争更加激烈
- 高校外国留学生超过6万 上海探索推进留学教育课程建设及质量提升
- 高校人事派遣影响留学生落户上海吗?
- 高校及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技术工人如何落户
- 高工可以落户上海?2022上海留学生落户条件
- 高层次留学生回国人数偏少,上海户口日趋难办
- 高层次留学人才回沪工作简化通关手续申请条件
- 高学历海归占比高,26
- 高学历海归占比高,26-30岁留学生是回国主力
- 高子平:“大众海归”时代如何调整人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