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图人才咨询网为您提供一对一的留学生落户上海、上海居转户政策咨询服务!

凡图人才咨询网二维码

2022年度上海音乐学院项目制博士后招收简章

栏目:热门资讯 人气:0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22-12-29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2022年度上海音乐学院项目制博士后招收简章

  

  

刘英(项目导师1),著名唢呐演奏家、教育家、博导、教育部音乐与舞蹈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上海音乐学院学科带头人、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音乐学院高水平唢呐团队首席教授。现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唢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乐十大杰出演奏家。在第十四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中成功首演了朱践耳先生创作的唢呐协奏曲《天乐》,荣获“优秀表演奖”;2017月5月作为封面人物刊登于《音乐生活》;6月,由文化部评选为中国民族器乐(吹管、弓弦)“杰出演奏家”。作为最具实力的唢呐演奏家活跃在国内、国际的舞台上,演出足迹遍布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德国、香港、台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并多次担任各类重大比赛评委。曾录制《中国唢呐十大名曲》《刘英唢呐艺术荟萃》等一系列CD唱片。刘英所教授的《唢呐演奏艺术》课程被列入上海市精品课程。多年的教学也已培养出大量的优秀唢呐人才,这些学生在国内、国际的各类重大比赛中频频获奖,很多学生已成为各大院校唢呐专业教师和各专业团体的演奏骨干人员。

  

侯道辉(项目导师2),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广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广西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艺术学院教学名师、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近年来,主持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项,主持的教学成果《“卓越音乐教师培养计划”教学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获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等次、《“根植本土,辐射东盟”--民族地区高水平音乐表演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2019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等次、《“立足传统、创新发展”--民族地区音乐舞蹈学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获2021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等次。个人出版著作、作品集多部,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获外观设计专利2项。指导学生多人次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演中获奖。

  

担任中国—东盟音乐周艺术委员会主任,统筹中国--东盟音乐周各项工作。主持申报的“中国--东盟音乐文化交流与研究中心”入选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B类重点研究基地。主持策划了四幕民族歌剧《大汉海路》(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2019-2021年)第一批入选项目)、交响合唱《丝路远航》(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首批扶持项目)等多个艺术创作精品项目。

  

个人创作有唢呐独奏作品《壮乡情》、啵咧独奏作品《古城新韵》、啵咧与乐队《印象·三月三》等。其中,啵咧与乐队作品《印象·三月三》于2021年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同年获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

  

本研究项目依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研究》,对中国少数民族器乐艺术进行整体性研究,以完善中国音乐研究、建立少数民族器乐的材料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为目标,以中国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的历史和现状为时空坐标,以中华民族传统暨民族民间音乐的全貌为整体语境,以各民族器乐艺术的差异与共性为中心视角,秉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立场,从民族学、乐器学、民族音乐学、作曲技术理论、传播学、艺术管理学等多学科路径,对我国少数民族器乐艺术历时的多线程源流脉络以及相互影响、广泛而丰富的当代乐器与器乐活态表演之存见与特征、原生语境中的民族民间器乐发展传承以及跨入专业院校与国际舞台的创作、传承与传播等展开广泛考察、系统描写、全面分析与深度阐释。

  

在此基础上,依托上海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侧重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研究、中国-东盟音乐文化传播研究、甘美兰器乐等的拓展性研究。课题注重与实践应用对接,除系列研究论文外,还将建设少数民族器乐史料库与当代文献库、乐器数据库、编创作品库、以及举办乐器展、建设实践教育基地等计划产出的阶段性成果。

  

凡属于音乐学、音乐创作、音乐教育、民族学、历史学等相关领域的符合申报条件者,均可申报。

  

注:该项目由上海音乐学院与“第八批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单位广西艺术学院”联合培养,采用双导师制。

  

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当代音乐与文化批评、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中国红色音乐。曾独立承担《批评的反思与重建——中国新音乐批评导论》(2002年上海音乐学院立项的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研究基金项目)课题研究;参与《解放军音乐史研究》(解放军艺术学院立项,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1999年度课题)《80年代以来的中国器乐创作》《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音乐》《20世纪中国港澳台地区音乐发展研究》(均为中央音乐学院立项的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及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乐派研究》《中国红色音乐文化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与各民族音乐交融共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百年历史研究》等重大项目和课题研究。承担《民族器乐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中宣部出版局研究项目)曾在各类报刊、学术会议上发表《谭盾音乐与后现代主义》《音乐分析获得人文意义的独立性》《反本质主义音乐现象及其理论观察》等论文、评论百余篇,共100余万字;另著有《中国现代音乐:本土与西方对话——西方现代音乐对中国大陆音乐创作的影响》等学术专著;参与编辑撰写的出版物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等10余种。曾应邀参加多个高级别学术会议;曾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大学承担研究和教学工作;曾多次作为现代音乐节观察员;曾在新西兰梅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几十所大学作演讲和讲座;曾考察访问欧洲多所艺术类大学;曾参与国家和军队多个大型晚会、大型文化项目、全军文艺会演、中央电视台大型文艺节目的策划、评审、推介。曾记三等功两次。

  

本项目是一个关于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百年历史事象、发展成就、文化特征、功能价值以及创新发展的综合性研究,既是一个注重历史描述、理论构建、文献整理的学术性研究,又是一个立足历史经验总结、旨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创新发展的实用性、智库型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既注重历史描述,又注重逻辑演绎,力图体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辩证逻辑方法。作为一个“历史描述——理论构建——战略决策”的学术性、实用性、智库型研究,旨在构建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关系,在“革命音乐与百年党史”这一理论视野中探讨革命音乐百年历史事象、发展成就、文化特征和功能价值,旨在推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的创新发展。

  

本项目总体问题:贯穿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决定,探寻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百年发展史特点和规律、总结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百年发展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革命音乐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本项目包括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的历史发展、艺术成就、文化特征、功能价值、创新发展问题的研究,即描述和评价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及其百年历史发展,认识和把握革命音乐发展的特点规律,探讨和总结革命音乐的文化特征、功能价值、文化传统、历史经验,探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革命音乐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战略目标和实现途径。

  

本项目研究对象:①党的创新理论。这主要是十九届六中全会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决议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初心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目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决定。②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这主要是革命音乐及其百年历史发展、百年革命音乐形态、音乐家、文化资源(革命音乐种类及其革命音乐文化传统)、历史文献;③革命音乐的文化及历史语境。包括: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不同历史时期与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相关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目标、战略决策;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本项目包括五个子课题:

  

子课题一: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历史事象研究(负责人:李诗原)

  

子课题二: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艺术成就研究(负责人:钱仁平)

  

子课题三: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文化特征研究(负责人:张萌)

  

子课题四: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功能价值研究(负责人:张千一)

  

子课题五: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创新发展研究(负责人:叶小钢)

  

该项目的工作任务及相关要求是:

  

(一)在合作导师指导下开展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百年发展史研究

  

1.调研考察:围绕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历史发展进行采风调研、访谈;

  

2.文献整理:收集整理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文献资料,建立数据库;

  

3.撰写论文:撰写革命音乐学术论文5篇;

  

4.完成学业:按照国家和学校规定,完成相应科研任务,撰写出站报告;

  

1.协调首席专家与各子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的关系;

  

2.处理项目组日常事务;

  

3.参与第一、第四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4.参与项目组稿、统稿工作。

  

(三)优先考虑中国红色音乐研究及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相关研究方向的博士毕业生。

  

钱仁平,作曲理论博士,上海音乐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主任、贺绿汀中国音高等研究院秘书长、《上海音乐学院志》编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当代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华人作曲家手稿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音乐年鉴》创刊主编、《中国歌剧年鉴》创刊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秘书长、电子音乐学会副会长、音乐评论学会理事,《音乐艺术》《人民音乐》编委。曾任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科研处处长。主要从事音乐理论、中国当代音乐、音乐文献学、歌剧学、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该项目简介:2021年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学术史”旨在研究20世纪上半叶(1900-1949)中国音乐学术的历史发展。这一时期的音乐学术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分为4个子课题:作曲技术理论学术史;中国音乐史学史;音乐表演学术史;音乐文学学术史。关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学术史研究,国内外均有所涉及,但主要是个案研究,未见有系统研究,更未见有整体的历史发展表述。开展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学术史研究的意义和选题价值在于:第一,旨在以20世纪上半叶这个承上启下、中西对话的历史时期为截面(截段),总结中国音乐学术成就,探寻中国音乐学术发展规律,并使与整个中国人文学术史形成对话。第二,旨在继承发展中国音乐学术优良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型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音乐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理论支撑。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点在于:第一,充分考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选择特点时段、特定领域(板块)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又关照整个音乐学术史的发展,整个古今中西音乐学术的交融,乃至整个人文学术的发展。第二,充分关注学理和问题的关系。既从理论和方法层面探讨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学术,又探讨这一时期中国音乐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并就一些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推动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由于以上四个板块分属四个不同领域,故下文分别阐述。

  

该项目的研究目标:第一,探讨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学术的形成发展及历史贡献;第二,探讨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学术的历史与文化语境(中国音乐学术的史的影响因子);第三,探讨20世纪中国音乐学术在整个中国音乐学术史乃至中国整个人文学术中的意义,尤其是对构建新时代中国音乐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意义。拟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音乐学术的优良传统及其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中国音乐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

  

该项目具体招收要求:本项目的合作博士后应具有作曲技术理论或音乐学专业博士学位,曾获省级(或以上)奖励或承担省级(或以上)研究课题且成果较为突出者优先。

  

戴微,文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导、学术委员会委员,音乐学系副系主任、中国音乐史教研室主任,上音附中、上纽大兼职古琴教授。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浦江人才,曙光学者;美国UCLA高级研究学者,加拿大UA访问学者。中国文促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琴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ICTM终身会员,上海市电影家协会、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今虞琴社社员。

  

就读上音附中-研究生部期间,从龚一、张子谦、林友仁、吴兆基等名家习古琴,从沙汉昆教授学作曲,从洛秦、陈应时、陈聆群教授学中国音乐史。任教以来,除长期从事中国音乐史的教研工作,还开设古琴音乐概论、古琴艺术史、琴律学等多门与古琴相关的新课。自2008年起在历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中获学、硕组各等优秀辅导教师奖项共15次,并获2017上海市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中国古代音乐史教学成果集体一等奖。

  

主要成果:期刊论文《宋代女性琴人史料初考》、《明代女性琴人史料之考订与若干问题研究》、《新文化运动中的琴人与琴会——论“怡园琴会”和“晨风庐琴会”在近代琴史上的价值与意义》、《〈龙吟馆琴谱〉与〈梅庵琴谱〉所收同曲之谱本析微》、《绍兴琴派的历史寻踪》、《浙派古琴的兴起、发展与嬗变》、《岁月无痕师有恩——感怀严师陈应时先生》、《一份珍贵的民国音乐史料——〈第二次国乐演奏大会特刊〉》、《伶影浮沉弹指廿年——〈良友〉画报之音乐资料全面整理与菊坛珍萃初步解析》,专著《中国音乐文化简史》,CD《中有真味》、《阳关三叠》等。在研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传统音乐古谱研究》子课题《历代古琴谱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宋代琴学文献史料的整理、编纂与研究》子课题《宋代女性琴人研究及史料编纂》、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历代女性琴人史料考订与研究》、上海市科委浦江计划项目《上海历代琴人史料考订与研究》等。

  

该项目简介:

  

1、选题意义:在以往的琴学研究中,关于女性琴人群体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独特性。而作为琴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琴人同样也是古琴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有时甚至是创造者。因此,对女性琴人史料的整理和研究,无疑可以让我们从女性琴人群体这个侧面,更加深入地了解古琴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同时,也为古琴史论研究向纵深化发展奠定基础。

  

2、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对宋代女性琴人做一个基于史料整理、考析的整体性研究。

  

3、研究内容:1)对集中收录于民国周庆云《琴史续》卷八及散见于其它宋代琴人条目中的宋代女性琴人条目、散见于査阜西《历代琴人传》中的宋代女性琴人条目进行首轮整理。2)以首轮整理的史料为线索,对于散见于其它古琴书谱、史书、政书、地方志、文集、诗词集、书画集、小传、笔记、家谱、墓志等各类文献中的宋代女性琴人史料进行扩展性搜索。3)对两轮琴人史料进行整合,通过找出与这些女性琴人相关的见载于各类历史文献的关系人,对这些史料进行逐一考订。4)对经过整理考订的琴人史料进行整体分析和个体探究。

  

4、研究思路:1)搜集、查阅与宋代女性琴人相关的前人研究成果,确定研究的意义和价值。2)发掘、整理、标点、注释与宋代女性琴人相关的各类原始文献史料,奠定研究的基础,初步完成“编纂”部分,同时构架出最终成果的框架。3)对“编纂”部分作进一步理解释义、增益删订、探微索隐、遵循阐发,用新体例进行重构,同时适当调整最终成果的框架。4)对宋代女性琴人史料进行逐一考证与修订、分析与探究,最终完成“研究”部分。

  

5、研究方法:本课题属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和琴学范畴,故具体拟运用——1)文献研究法,用于对各类文献所录之中国历代女性琴人史料的收集、整理、校勘、考证。2)统计分析法,用于对已经整理史料的数量统计和定量分析。3)思辨方法,用于对中国历代女性琴人群体特征的思考和辨析。4)个案研究法,用于对某一个体女性琴人的深入研究。

  

王旭青,文学(音乐学)博士,上海音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全国青年拔尖人才,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兼任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理事。研究领域涉及西方音乐史、音乐作品分析和当代音乐创作。

  

近年来出版专著近10部,发表学术论文与评论性文章60余篇。代表性专著有《西方音乐修辞史稿》《分析·叙事·修辞:音乐理论研究论稿》《言说的艺术:音乐叙事理论导论》《圣—桑交响诗研究》《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研究:语境·文本·音乐叙事》。代表性论文有《音乐“语法”与文学“语法”之关联:汤姆森与施泰因创作中的重复修辞》(《音乐研究》2020年第4期),《从杨立青<荒漠暮色>个人音乐风格探寻其文化传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基于古典修辞学结构体系的音乐修辞批评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西方音乐修辞理论的自我论域与理论向度》(《音乐研究》2018年第4期),《西方音乐辞书的渊源、属性与文化价值》(《艺术百家》2017年第3期),《音乐修辞与古典修辞的分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的音乐修辞学谱系》(《文艺研究》2017年第7期),《音乐诗学:巴洛克时期音乐修辞的全盛期》(《音乐研究》201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全文转载),《调侃怪诞·精神苦旅:杰克·波蒂<十四种状态>的修辞性叙事阐释》(《音乐艺术》2016年第3期),《音乐修辞的历史溯源及考辩: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研究》2016年第4期),《乔治·克拉姆<四个月亮的夜晚>中的引用与拼贴》(《中国音乐学》2014年第2期),《音乐叙事理论:新视阈下一种音乐分析方法的探求》(《中国音乐学》2011年第3期),《艾夫斯<未被回答的问题>的结构思维与叙事策略》(《音乐研究》2011年第3期)等。研究成果曾获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等。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含重点1项)等。

  

当代音乐理论研究从聚焦传统作曲技术本身,逐渐向两头延伸:一端是持续深度挖掘音乐本体形态,如申克理论、十二音集合理论、新里曼理论、变换理论、节奏理论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另一端是不断拓展其广度,征用他者理论,如基于叙事学/修辞学/隐喻、诠释学、符号学、女性主义、声景理论、姿态、感知心理学、数学/程序/信息等理论来观照音乐语言和现象问题,进而不断扩展音乐理论研究的边界,提供研究新视角。项目主要关注当代音乐研究中的“跨界”现象,欢迎有着多学科或跨学科学术背景的研究者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但并不限于:当代音乐理论研究的新视野(音乐叙事学、音乐修辞学、音乐声景学、音乐诠释学、音乐姿态学、音乐符号学等);跨界理论的学理研究;征用他者理论的分析实践;跨界理论的系统建构等。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研究院、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2022年6月

  

此文关键词: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二维码
留学生落户上海政策电话13671738356
微信号
立即
咨询